酥仁 发布的文章

人生的意义

最近过得抑郁。工作又累又忙,总是出错,结果不满意。父母在家忙拆迁装修的事情,自己只能出出主意,什么忙都帮不了,有时候还会觉得父母吃了亏而吵架。

每天痛苦地挨日子,过了太久,总觉得生活的没有意思,想努力工作努力生活,却又觉得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提不起精神。

最近一次发自内心兴冲冲想做一件事情,还是 12 年和父母去北京玩,为了圆自己一个孝子的梦。

从小到大,奶奶外婆说要听话,就好好听话,决不捣蛋;爸爸说要好好学习,考高分出人头地,即使不想学,也硬着头皮坐在凳子上;因为要找工作,所以找工作;因为别人都去旅游,看起来很好的样子,于是自己也跟着去旅游。做完这些事,意义是什么,并不清楚,只是别人高兴了,我就开心。

工作了,同事,老板,书里说,人要有目标。看看自己,擦,这么多年,竟然从来没有人生目标,只是为别人高兴而活着,于是很慌。20 几年没想过的事情,突然成了一个大问题。人生意义这个问题,越想越惶恐,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,为什么要做这一件一件事情,忽然,都没有意义,拼命做了一件事情又有什么意义,最后还不是一捧黄土,谁又记得你是谁,谁又在乎你干过什么事情。

这样想来,人生有什么意义,如果不是为了不让父母伤心,生和死,有什么区别。

阿燕说,他从来不想这样的问题,然后发给我一张图,说人生的意义,大致意思和阿燕差不多,因为身体内多巴胺少,过的不开心,所以才会想这样的问题。

上周看了《后会无期》,不能说差,只是处在抑郁中,看到什么都想象成救命的稻草,能拉自己一把,可惜这电影显然没有这功能。不过片尾曲《平凡之路》,今天倒是听得很有感觉。

仿佛是作词的人在教育听歌的人,你们的骄傲,痛苦,彷徨,成就,我都已经经历过,也失去过,你觉得未来有幻想,期待,恐惧,对我来说,只是和今天一样的一天,我们和这世间一切物体一样,经历着高兴痛苦,希望绝望,自认为了不起,世间独一无二,却不知大家都一样,只是世间平凡的一件物体,各自走着各自的路,无论得意忘形或是痛苦难挨,都要继续走下去,不要觉得有什么大不了,因为大家都是平凡的,走着平凡的路。

对我而言,平凡的意义,是这世间是平等的,一件事情,脑子和身体用了多大的努力,便会有对应的结果,谁也不会逾越这法则。放宽心,既然现在想不出所谓的人生目标,那就不要刻意去硬想,把眼前的,别人给的事情做做好。

成就感

我一直要靠别人的夸赞,才能活下去,奶奶,爸爸,妈妈,卖东西的小贩,邻居,老师,同学,同事,老板,考试的分数,获得的证书;
把一件事做好,带来的愉悦比不上别人一句称赞,被称赞了,才有成就感,才觉得做事情有意义;
然而,并不是做什么都有人夸赞,有些事情你做好了,和别人没什么关系,或者别人觉得不重要,有些事情你做砸了,别人对你失望,看你一眼就离开了;
别人的称赞不会一直都有,事情还得做,日子还要过;
为了别人的称赞,做的事情有时都不知道在做什么,一味迎合别人,为了别人的称赞,看不清自己的能力,做不到的也不说,一味点头说好,自己累得不行,事情也做的不好;
别人的称赞是主观的,事情有没有做好,自己能力有没有长进,这才是客观的;
以别人的称赞为目标,还不如看看事情有没有做好,能力有没有长进,靠这些客观的事情,给自己成就感。

已经发生的 还在发生

电影《归来》,本来,看到张艺谋和电影的名称,就没了兴趣,还好,阴差阳错的,没有错过这部电影。

拍的极为克制,没有什么场面话的镜头,整体的感觉是极为内敛的,重要的场景,甚至连台词都没多少,无声的动作和眼神,已经足够让人感受到情绪。

陆焉识和冯婉瑜的感情基础,铺垫的是不够的,导致看电影的时候,一直有疑惑,为什么两个人的感情好到冯婉瑜能不让女儿进门,为什么陆焉识到了家门却不进去,为什么冯婉瑜不主动开门,却非常有默契的开始做馒头。

天桥相会,费劲心思想要见一面,相见后注定要分开,却被女儿破坏,被人强行分开。有些事情,明知是对的,只是别人认为是错的,就不能做,活着的无奈和委屈,便是这好坏对错的判断权,不在自己手里,却要听不相干的人指手画脚。

看完《归来》,觉得意犹未尽,看了豆瓣的影评,找出当年的《活着》膜拜。

后者把故事完整讲清楚了,但演员的表演,前者把握的更好,后者略显青涩。

对那 10 年的态度上,后者基本上是喜庆祥和的叙述,只是在女儿生产时大出血死掉,有一点点批判老医生老教授都被打倒了,让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当家。而前者,主角的人生活活被这 10 年生生摧残成悲剧,豆瓣上有人觉得还不够,现在的环境,也只能这样了吧。

《活着》里,倒是能让没看过当年的人,见识一下柴火炼钢和打倒学术权威是什么情况。完全不尊重科学和知识,觉得行,牛皮吹起来,胆子就大了,好像,真的就行了。

荒唐的年代,当然已经过去,但是荒唐的事情,现在的人还做得不亦乐乎,不只是庙堂里的人,普通的人,也每天干着这些糊涂的事情,有多少事情,是知之甚少的时候,就开始做,给别人用了,有多少事情,是自己不懂却打肿脸充胖子的。

没关系,口号喊起来,牛皮吹起来,放开手脚,做起来再说。

《自控力》:锻炼自制力

自制力一直不高,回家后总想看看新闻,NBA视频,微博刷一刷,这个那个网站闲逛。做一件事时,坚持不了一会,摸摸这个,弄弄那个,几个小时之后,本来计划要做的事情还是那个样子。

美国人凯利 麦格尼格尔的这本《自控力》,豆瓣和亚马逊上的评分都挺高,页数也不多,花了一个周末读完,有一些todo可以帮助自己提高意志力。

  • 冥想,很简单,花5分钟时间,坐直,闭上眼睛,感受自己的呼吸。尽量只想着呼吸这件事,但是脑中会不断有东西飘进来,打断,不断将思绪拉回到呼吸这件事就可以了。通过冥想,锻炼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,勿忘初心。
  • 三思而后行,遇到让人紧张或焦虑的事情时,不要立刻跳起来,按照原始本能行事。先做缓慢的深呼吸,冷静下来,放缓自己的心率,这个时候会变得冷静,考虑事情会更周到,冲动的行为也会得到控制。
  • 保证睡眠,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进行正确的判断,而不是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,听任原始本能行事。这点深有感触,最近在工作上极焦虑,每天晚上弄得很晚,睡眠不足,导致第二天依然焦虑,本来可以想清楚的事情也想不清楚。
  • 小心情绪低落的状态,做事情不会总是一帆风顺,遇到挫折的时候,很容易怀疑自己,给自己更大的压力,如果发展到认为自己就是这样,无可救药,那就糟了。可以对自己好一点,适时原谅自己,承认自己的确有问题,想想如何去解决。正如别人遇到挫折时,朋友不会一味打击他,而是给他鼓励,帮他想办法,走出困境。自己对待自己,也可以像对待别人一样,公平和宽容一点。
  • 不要过于苛求自己一定要做什么,或者不做什么。太大的压力,效果可能适得其反,陷在死结中走不出来,不如不要去想,转移注意力。
  • 10分钟的方法,同时适用于应当做和不应当做的事情。对应当做的事情,告诉自己先做10分钟,很多时候,开始做了也就不会停下来了。对不应当做的事情,告诉自己延迟10分钟,在10分钟里,转移注意力,或者是破坏做的条件,比如特别想上网闲逛,知道自己一逛就停不下来,就下楼走5分钟,回来后脑子就清楚了。

《苏菲的世界》 西方哲学启蒙

年底的时候,有天办公室里说起罗素的西方哲学史,转而说到苏菲的世界,两本书都没看过,于是统统买下来作扫盲用。

过年前后花了三周的时间看完,一本非常不错的西方哲学启蒙书,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对话,介绍哲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生平和主要观点,加上书中书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一直看下去。

初中的时候每天早上在家吃早饭,一边吃饭一边拿着爸爸的七几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看,原子分子、炸药、豆腐原理什么的看的津津有味。苏菲的世界看起来有相同的感觉,只是哲学的知识,说不上枯燥,对入门的人来说也不会太有意思,但是和故事掺杂在一起说,就会有意思很多,而且这个书中书的故事本身也有哲学意味。

从苏格拉底到达尔文,这本书的跨度很大,以至于每个著名的哲学家也只能聊聊几页就过去了,更详细的情况,比如生平,学派的来源和发展,对现世的影响,都只是一笔带过,看得十分不过瘾。不过对一本启蒙书来说,刻意做到没有面面俱到,可能是更好的选择,勾起人们的兴趣,对喜欢的内容再深入研究,做到这点,真本书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
看书的时候有个有趣的事情,有天和白老师讨论到这本书,白老师很不厚道的剧透,说苏菲的世界,其实是一本书里的世界。巧合的是当天晚上继续读,发现原来再翻几页,书里就会提到这件事情。巧合到让人怀疑自己的世界是不是也是别人早已写好的一本书。

恶俗的给这本书评上4.5分,少的那0.5分,填补每次个著名哲学家的故事都看不够的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