监听FSEvents事件自动同步文件夹

自从用上了Sublime Text2,对Netbeans就各种不爽,内存占用高,打开慢,要装虚拟机。

对于运行环境在公共服务器上的同学来说,Netbeans可以和ftp自动同步很重要,在windows下可以通过Winscp解决,Mac下一直没找到一个好的文件夹自动同步工具,所有FTP工具都是同步,没有自动同步的功能,于是只好继续用Netbeans。

原来公司的同事有一个解决办法,Mac监控文件夹变化并同步,通过rsync与服务器同步,监控的部分通过定时的方式完成,由于rsync实现方式极为巧妙(通过文件块的方式判断文件变化,只传输必要的文件块达到更新的目的),因此这个方案不会占用太多带宽,是可行的。不过不管文件有没有变化,每隔几秒钟和服务器通信一下,依然不是一个那么完美的方式。

曾经琢磨过自己写一个同步的app,监控文件夹变化,然后同步文件,可惜到现在没搞定。这几天研究Mac的文件夹改变监控接口FSEvents API 时,在Github上发现了fswatch,可以通过FSEvents接口监控指定文件夹。再通过rsync同步文件夹。

先编译出可执行文件(需要安装Xcode且安装Command Line Tools),然后建立一个脚本方便运行。

对作者给出的脚本做了些简化,简化后的内容如下:

#!/bin/sh ./fswatch $1 "date +%H:%M:%S && rsync -iru --delete --exclude='.*' $1 $2"

rsync的参数里,i表示显示同步详情,r表示目录递归,u表示按更新文件的方式同步,--exclude='.*'表示忽略所有隐藏文件

运行方式:将脚本和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fswatch放在一个目录下,执行

./sync /target/to/local/foo/ user@remote:target/to/remove/foo/

为了可以将所有的终端窗口关掉,我会开一个screen执行它

可执行文件和脚本都打包放在附件里

fswatch-master

《打造Facebook》书评

一本干货很多的书,也是一本求出名的书。三分(满分5分)

Jim先生说在中国混投资圈,需要有名气,否则很容易被别人当成骗子。最后一章算是彻底暴露了,读这本书的人大多和互联网相关,Harry先生这次不大可能被人当骗子了。

没有给这本书更低分数的原因是它真的有很多干货,虽然很多在Harry先生的微博,以及在百姓网的时候已经听过,但是有这么本书系统总结一下Harry先生说过的事情,也挺不错。

没有给这本书更高的分数,是因为这本书读起来更像《Harry带你Facebook一日游》,而不是现在的书名想要表达的意思。

只看书名,觉得书里面应该会写到,为什么做Facebook,遇到了哪些困难,如何解决,理论的讲解加上思想的案例,解析Facebook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巨大的社交网络。可惜实际读到的,是Facebook的介绍,只有How,没有Why。

不过能听到真正在Facebook里做事的人,说Facebook是怎么做事的,依然会很有收获。

特别喜欢这两段

牛人是尽其所知,用其所长,学其所不能,从而迅速完成目标并远超期望的人。他们的本能是挑战自我,超越别人的期望,超越自己的期望。
而在硅谷,尤其是互联网产品型的公司,无一不在一开始就把关注点放到与欧诺个户的增长上面,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能不能做成一个很多人都会去用的伟大产品。如果做成了,钱不会是问题。

搞定I 无压力工作的艺术

前段时间压力爆棚,每天很忙,效果却很差,做事情丢三落四。

碰巧在订阅的某篇文章里知道有这本书,那篇文章看起来就在说我。

总的来说,这是本4分的书,满分是5分。如果和我一样,觉得很忙,工作效率很差,每天忧心忡忡,觉得事情快要脱离自己的控制,很想抛开一切烦恼什么都不管却又做不到,GTD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。

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讲原理的地方值得仔细读,第二部分讲具体做法的地方,太过老式,大致翻翻就可以了。

亮点:1.把计划赶出大脑;2.经常自我review;3.自然计划法。

槽点:书中提到的具体方法太老式,想网络普及以前的情况。

把计划赶出大脑

人的大脑在一小段时间内,最好只处理一件事情。同时处理很多事情,分散注意力的做法,对大多数人来说会导致效率很低。可惜很多事情很难赶走,比如计划,于是各种计划和正在思考的事情搅和在一起,争抢一点少的可怜的注意力,而且,总会有些计划被忘记,等到发现时,人就抓狂了。将计划赶出大脑,意思是找一个可靠的管家,帮自己管理各种计划。不能是多个,因为不能等自己要用的时候,还要想计划在那个管家手里。要靠谱,因为管家不能像自己一样丢三落四。所有想到的但是暂时不会做的事情都要告诉管家。我的管家是Doit.im,iPhone和Mac上都有,同步方便且快速,而且,看起来Doit.im的作者是照着搞定这本书的逻辑去做的。

经常自我review

所有计划交给了忠心的管家还不够,事情还没有做。接下来做哪件事情,哪件事情更重要,还是要自己决定。review需要经常做,空闲下来的时候,一项大的任务完成之后,都需要对手上的工作review。弄清楚自己现在的状态,比立刻着手开始一项工作要重要。

自然计划法

作者举的“非自然计划法”的例子是写作文前,先列提纲。每次我看到开头、中心思想、回馈中心思想、结尾这样的标准作文提纲时,脑子里想得就只剩下如何填空,忘了自己要写什么。更好的方式也许是,先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,成功样子是什么,要获得成功还差什么,做些什么事情可以添上缺少的东西,然后将刚刚想的东西记录成计划。从结果出发,而不是从结构、设计出发。

书中的第二部分是读的很快的部分,大量提到“纸片”、“工作篮”,听起来像咨询公司里穿着西装领带电脑能力很差的咨询师做的事情,而且太多具体琐碎的做法。我更喜欢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,一些做的时候要避免的错误,如何知道做对或做错的建议,太具体的建议,由于环境的差异,执行起来很难。

末日之后 2013

很少review自己,作业、考试、代码、日记,都不想回头去看,特别喜欢一个劲跑,不管方向、方式。于是很累,很吃亏,犯过的错误总是再犯,处于被动的状态时,觉得痛苦却无法拯救自己。

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天,做的事情只是,感慨一年过去,自己又长大一岁,对自己一年的表现,只有“还不错”的评价。

我不是聪明的人,很多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愚笨,不过再愚笨的人,知道自己即将28岁,生活仍浑浑噩噩,也想要发生改变。

2012年的一月份到八月份,还在上一家公司,想要负责任,想要将自己的代码负责的那个小小世界,变得美好。现在对这段经历的评价是:梦想很好,不识大局,不成体系。谁都想自己做的事情不是一团乱麻,可是这些事情,仍然是一个更大的体系中的一部分,脱离了这个更大的体系,它什么都不是。这件事情只有相关的人知道,公司的其他人不知道项目内的人在做什么,没法提供帮助或理解;具体到事情,则是不断在现有的坑里和美好的愿景里不断转换,清楚现实和理想的差距,但不清楚如何从显示走到理想。

2012年的10月到年底,在新的公司。总的感觉是我的回报大于我的付出。依然在勤恳而且辛苦的做事情,但依然不成章法,漏洞百出。究其原因,是我对“搞定”这两个字的痴迷且不得要领,想象中的“搞定”,是来者不拒,哪怕时间压缩到一半,甚至今天提出,明天给结果。我的搞定,是低级的搞定,也就是“老板你看,我已经开始做事情了,虽然没做完,但至少我开始动手了,有问题没关系,至少我开始动手了”。可悲的是,三个月前还觉得这没什么。幸运的是,在huohua暴露无疑。三个月在huohua学到的东西,最需要感激的,便是复盘和蓝色思维,另外,感谢格格在我抓狂时的提醒,促使我发现GTD的方法。感谢xinghan对Daily Report的提醒,不要讲大道理,讲讲每件事哪里做得好,哪里不好,怎么改进。

也有开心的事情,去了香港、武夷山、千岛湖、张家界、凤凰、北京,旅行的意义,不是沿途的风景,不是照片,也不是给别人带礼物,而是能见到不同的人,见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。

此外,虽然被fire,仍然顺利找到工作;妈妈也生了病,也好了过来。值得庆贺的是我仍然可以在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,比平时更加镇定,更加有条理。这种心理素质,2013年里,在平时也发挥出来。

年初和波导、慧姨、俊俊定下的每月一本书,只完成了50%,也没有每本书都有读后感,即使这样,读书的收获依然很大。2013要继续做下去。

感谢Jim早早就提醒要对2013有计划,照抄seth的,也列一份自己2013的目标:

  • 每个工作日一份Daily Report,不讲大道理,只讲事情哪里做得好,哪里做的差,如何改进,当天完成,不拖延;
  • 每天记录时间用在了哪里;
  • 每周看完当周的所有Daily Report事件记录,写Weekly Report。总结每周共性的事情,为什么好的没有保持下去,为什么错误重复犯,改进的方法;总结时间消耗在哪里,给出调整方案;最后一个工作日完成,不拖延;
  • 每月看完当月所有的Daily Report和Weekly Report,总结,给出综合性的改进方法,最后一个工作日完成,不拖延;
  • 每季度看完当季度所有的Weekly Report和Monthly Report,检查自己是否有改进,方法是否有效,最后一个工作日完成,不拖延;
  • 做事情前弄清楚事情的意义,计划,对2天以上才能完成的事情,有事情的计划,做到能让别人随时了解进度;
  • 每月一本书,读后感,每月25日前完成,不拖延;
  • 每周彻底弄清楚一个已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,使用的条件,周六前完成;
  • 每周至少晨跑三次;
  • 3月31日前去台湾旅游;
  • 8月31日前去西藏旅游;
  • 2月17日(农历正月初八)前FTPSync完成基本功能;
  • 2月28日前定下iOS小工具做什么;6月31日前完成小工具第一版;
  • 不在家时每周和父母视频聊天;
  • 每两个月至少见一次Reff,芜湖的同学,研究生同学;

Any.DO

因为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,工作忙到死也做不完,效果很差人很累。病急乱投医,找了本GTD的书看。

书的一开始提到将大脑清空,待办事项放到靠谱的地方。

Evernote用了几天,发觉它作为记事本挺好的,记录待办事项的时候,划掉待办事项的感觉太差了。

工具可用的前提是iPhone和Mac可以同步,工作的时候Mac和iPhone两头看容易头晕。

于是找到Any.DO,当然还有传说中的Clear,Any.DO是免费的,界面看起来很清爽。

优点

  1. 界面看起来很清爽,字体够大;
  2. iPhone端操作流畅
  3. Mac和iPhone同步很快;
  4. iPhone横过来后,有日历,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小点标记;

恩..优点没了..

槽点

  1. 只支持Facebook登录,竟然不支持Gmail,作者看来不知道中国有长城的事实,当然,可以注册;
  2. iPhone上下拉添加事项的操作好古怪,每一项后面都有一个加号了,这个功能的意义是什么呢,而且添加的事项默认进第一个folder,还要再手动调整;
  3. 在日期界面添加的事项,会自动进入“个人”的folder,要手动调一次,麻烦;
  4. iPhone上标记标记事项done的操作是右滑,这操作找了好久;
  5. 事项被标记done以后,旁边出来一个叉,作者或许是想让用户确认一下done的操作,不过,直接放到“完成”里不行么,用户弄错了再找回来不就可以了;
  6. Mac的客户端是通过Chrome的插件实现的,想通过Spotlight功能自动切换过去无望;
  7. Mac端会出现没有内容的情况,工作的时间碰到这样的情况要抓狂的。

结论:看在免费的面子上可以试试,Clear更值得试试。